从《鱼不存在》探寻秩序与人生的真谛
初看书名《鱼不存在》,难免让人一头雾水,鱼怎么会不存在呢?带着这份好奇翻开这本书,才发现这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思考的阅读之旅。
这本书的主角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、分类学家大卫・斯塔尔・乔丹。他一生致力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,在鱼类研究领域成绩斐然,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。他坚信博物学家路易斯・阿加西的理念,认为自然内部有一架梯子,而研究鱼类能帮助人们找到通往梯子顶端的正确路径 。
书中原文描述,乔丹积极地收集鱼类,那些鱼类标本是他构建秩序世界的基石。然而命运弄人,他的收藏屡遭灾难,毁于闪电、大火,最终在 1906 年旧金山地震中几乎全被摧毁。但乔丹没有被打倒,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幸存的鱼身上,试图重建秩序。正如书中所写,他拥有在绝望处重燃希望的乐观之盾,即便面对混乱的世界,也不放弃对秩序的追求。
有书评评价这本书是传记、回忆录和科学冒险的奇妙结合,确实如此。它不仅讲述了乔丹的一生,还融入了作者露露・米勒的心路历程。在梳理乔丹人生传记的过程中,作者也在重塑自我,重建生活的希望。
乔丹晚年热衷于优生学,试图在人类社会中重建秩序,可最终证明他是错的。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秩序与混乱、科学与道德的深刻思考。混乱似乎是世界的常态,而我们总是试图在其中寻找秩序,就像乔丹研究鱼类、构建分类体系一样。但这种对秩序的追求是否有时会违背自然规律呢?
《鱼不存在》这本书,用独特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秩序的执着追求,以及在混乱世界中坚持下去的勇气。它也让我们反思,我们所追求的秩序、意义,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稳固。读完这本书,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,让人对世界、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。